[CSCO2014]徐瑞华:胃癌血管靶向治疗进展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4/10/31 18:22:09  浏览量:24906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在讲课中从抗血管生成治疗机制、关键临床研究回顾和今后研究面临的挑战三个方面依次进行阐述。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在讲课中从抗血管生成治疗机制、关键临床研究回顾和今后研究面临的挑战三个方面依次进行阐述。

  关键临床研究回顾

  徐教授回顾了目前已完成的临床一线、二线和三线治疗Ⅲ期研究(表1),并对贝伐珠单抗、Ramucirumab和阿帕替尼研究进行总结。

  一、贝伐珠单抗研究:

  1.AVAGAST研究

  -研究未达到首要终点,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卡培他滨或5-FU、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OS无显著获益,PFS和ORR获益

  -按照区域进行亚组分析显示,欧美患者生存获益较显著,而亚太地区患者生存获益不明显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最常见的〉3级的不良事件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食欲不振,未报告新的贝伐珠单抗相关不良事件。

  2.AVATAR研究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中国晚期胃癌患者未见OS和PFS获益。研究结果与AVAGAST的亚太地区亚组患者的结果相一致。

  -安全性数据与既往贝伐珠单抗的毒性特征相一致,未报告新的贝伐珠单抗相关不良事件。

  二、Ramucirumab研究:

  1. REGARD研究

  -对于一线治疗后进展的晚期胃或胃食管连接部腺癌,Ramucirumab是首个单药治疗取得显著生存获益的靶向治疗药物。

  -Ramucirumab单药治疗组的常见不良事件是高血压,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

  -VEGFR-2信号通路为晚期胃癌的一个重要治疗靶点。

  2.RAINBOW研究

  -本项研究达到主要终点,Ramucirumab联合紫杉醇显著延长OS〉2个月,死亡风险降低19%,且PFS与ORR也有显著获益。

  -Ramucirumab联合紫杉醇常见的〉3级不良事件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和乏力。Ramucirumab相关的常见的〉3级不良事件是高血压。

  -RAINBOW与REGARD研究证明Ramucirumab是有效治疗既往经化疗失败的转移性或局部晚期不可手术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新选择。

  三、阿帕替尼研究:

  -阿帕替尼是首个在晚期胃癌中显示生存获益的靶向VEGFR的小分子抑制剂。

  -阿帕替尼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手足综合征、高血压、蛋白尿。

  -阿帕替尼单药可成为经二线化疗疾病进展的晚期胃癌患者的新的治疗选择。

  四、关键临床研究总结

  1.一线治疗-贝伐珠单抗(Anti-VEGF单抗)

  AVAGAST研究和中国的AVATAR研究表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胃癌均未达到显著生存获益

  2.二线治疗- Ramucirumab(Anti-VEGFR2单抗)

  REGARD和RAINBOW研究:Ramucirumab单药治疗或者联合紫杉醇治疗经铂类/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进展的晚期胃癌均可显著延长生存期。

  3.三线治疗-阿帕替尼(Anti-VEGFR2 TKI)

  阿帕替尼单药治疗经二线化疗疾病进展的晚期胃癌可显著延长生存期。

  胃癌血管靶向治疗面临的挑战

  徐教授指出,目前胃癌血管靶向治疗仍面临一些问题,需要临床工作者们更进一步地去探索和研究。

  1.东西方胃癌诊疗的差异?

  2.如何选择优势人群?

  3.合适的化疗联合方案?

  4.与其他机制靶向药物的联合?

  总结

  1.Ramucirumab是首个有效治疗经一线化疗疾病进展的晚期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抗血管生成药物。

  2.阿帕替尼是首个有效治疗经二线化疗疾病进展的晚期胃癌的抑制血管生成的小分子抑制剂。

  3.在胃癌中,以VEGFR信号通路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前景广阔,同时也面临多种挑战。有待更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期优化治疗模式,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版面编辑:张楠  责任编辑:吉晓蓉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胃癌靶向治疗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