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访谈>正文

SG-BCC圆桌会丨烧脑问答!余科达、徐莹莹、王嘉教授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探讨(上)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1/3/23 10:24:49  浏览量:2932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第十七届圣加伦国际乳腺癌大会(SG-BCC 2021)于欧洲中部时间(CET)2021年3月17日~3月21日以线上会议形式召开。《肿瘤瞭望》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余科达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莹莹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嘉教授,就本次会议中“新辅助治疗”环节相关投票问题进行探讨,分享乳腺癌新辅助治疗领域的证据和观点。

新辅助治疗“度”的把握


徐莹莹教授指出,随着时代发展,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理念已从“最大可耐受治疗”转变为“最小有效治疗”。从保留乳房美观性这一角度,现在除了传统的保乳手术,还有整形保乳,乳房再造等技术,保留乳房形态突破了肿瘤体积的限制,“降期保乳”与其说是目的,不如说是新辅助治疗带来的红利。通过新辅助治疗来达到保腋窝的目的,理论上是一种很好的理念和方式,但现有几项前瞻性研究总体FNR在10%以上,所以降期保腋窝还存在较大争议。检出3枚及以上前哨淋巴结、采用双示踪标记等方式可以使FNR降至10%以下,TAD技术FNR仅为2%~4%,但目前在国内实施有一定难度。如果漏掉经过新辅助筛选后的阳性淋巴结,从未来的高复发风险及后续治疗难度等角度,都更让人担忧。虽然今年St.Gallen会议中欧美专家对腋窝降阶处理的态度更为激进,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应充分考虑国情,抱持审慎态度。新时代新辅助治疗的内涵是在注重改善局部的同时还要着眼于全身。尤其是对于三阴性、HER2阳性高侵袭性亚型,CREATE-X、KATHERINE研究证实了新辅助-辅助强化模式的获益,未来作为监测早期药物反应以提供预后信息的平台,新辅助也可能为降阶治疗提供依据。


王嘉教授谈到,随着新型药物的面世以及精准评效方式的出现,结合目前定位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乳腺癌的治疗理念和手术方式正在不断发生改变。新辅助治疗要兼顾疗效也要兼顾患者生活质量,此外,对于乳腺癌降阶梯治疗的选择也需慎重。

 

[1]  [2]  [3]  [4]  下一页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卢宇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