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亚洲泌尿外科学会年会(UAA2015)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CUA2015)于2015年9月3~6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上,我们有幸邀请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魏强教授就前列腺癌规范化诊疗体系的建立、前列腺癌早期根治性治疗的国内外差异,MDT团队的组建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肿瘤瞭望》:我国70%的前列腺癌是晚期患者,而在美国81%是早期患者,生存和预后大不相同,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前列腺癌的筛查可能是不够的。目前国外的报道都是说前列腺癌PSA筛查过度,针对中国的现状,请您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合理化的诊断?
魏强教授:国内情况与欧美国家有很大差异。在国内,前列腺癌发病率偏低,新诊断的患者多为晚期,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民众以及医生加强对早期前列腺癌诊断的重视。而在欧美国家,大部分患者恶性程度相对较低,分期较早,诊断为晚期的患者也极早接受了治疗,所以在这类人群中,大规模筛查势必会有诊断、筛查过度的嫌疑。欧美国家一些研究结果已经证实:大规模的PSA筛查并不能改善患者预后。这个情况和中国人群的情况完全不一致,因为目前在国内仍有大量分期较晚、恶性程度较高可能致死的前列腺癌患者没有被诊断出来。因此,我们建议国内的患者及泌尿外科医生要提高对前列腺癌的警惕性。对于50岁以上男性因泌尿系统症状就诊的门诊患者,建议行PSA筛查;对老年男性,体检中心应在体检套餐中加入血清PSA的筛查。
《肿瘤瞭望》:前列腺癌应如何建立规范化的诊断体系?
魏强教授:第一,重视临床医生对50岁以上男性患者PSA的筛查。PSA是从前列腺细胞腺体中分泌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癌患者,该血清指标可明显升高。因此它可以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的标志物。
第二,体检中心加入血清PSA的筛查。根据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前列腺癌的诊断指南提出:血清总PSA>4 ng/ml或当总PSA在4~10 ng/ml、游离PSA与总PSA的比值小于16%,需要进一步做核磁共振和前列腺穿刺活检;当总PSA>10 ng/ml,无论游离PSA与总PSA的比为何值,均需做核磁共振和前列腺穿刺活检。对于血清任何PSA值,一旦核磁共振、肛门指检或者B超发现前列腺有病灶,这样的患者都需要进一步检查。
《肿瘤瞭望》:前列腺癌早期根治性治疗,国外以放疗偏多,国内多以手术为主,请问二者的适用人群及各自的优势?
魏强教授:国外发表的大量文献显示,根治性放疗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手术的效果相似,患者的预后一致。在国外,由于根治性放疗的副作用明显少于根治性手术,比如尿失禁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所以国外大部分医生和患者选择放疗。在国内,缺少关于中国人群的放疗效果与开放性手术效果对比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来证实根治性放疗的疗效,而且中国人认为,尽管放疗射线可以杀死肿瘤细胞,但肿瘤仍存在于体内,所以他们更希望接受根治性手术,将整个肿瘤移出体外。
《肿瘤瞭望》:前列腺癌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需要多个学科的共同诊断与支持,MDT的作用不容忽视。贵医院的MDT团队的工作是如何组建和开展起来的?
魏强教授:前列腺癌的诊断、治疗、随访以及辅助治疗是属于系统的工程,每项环节缺一不可。如果外科医生只抓住了手术的环节,术前诊断不规范、术后没有接受规范化的随访及辅助治疗,这样的治疗对于患者是不完整的。MDT的联合诊治从整体方面最大限度地使患者获益。我们医院从2013年底开始实施MDT讨论制度,具体是指每周一次集中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影像学、病理科、核医学科以及泌尿外科的医生对前列腺癌疑难病例进行多学科讨论,共同制定出诊断和治疗的方案,从而使患者最大收益。
《肿瘤瞭望》:前列腺癌目前有哪些热点话题和研究方向值得大家去深入了解和挖掘?
魏强教授:我认为,目前前列腺癌的热点及难点集中在CRPC,即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这类患者对雄激素的剥脱治疗没有效果,患者会出现骨痛及其他远处转移症状,甚至威胁生命,对于该类患者仍没有好的治疗措施。随着很多新药的诞生及上市,给这些患者带来了希望。但是对这类患者怎样去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怎样把现有药物使用好,怎么探索出最好的治疗措施仍是目前大家最关心的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