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高屋建瓴,聚焦癌症诊疗新理念——第10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CSMO)开幕报道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6/7/20 11:06:12  浏览量:21081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16年7月-10日,第10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CSMO)暨第5届中国肿瘤医师大会(CACO)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癌症基金会、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本次会议主题:聚焦精准癌症医疗,完善肿瘤诊疗体系。上千位来自全国各地肿瘤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举,100多位专家在大会上做精彩的学术报告,为我国肿瘤内科同仁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在今天的开幕式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中国抗癌基金会理事长赵平教授,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王瑛教授致辞,中国肿瘤医师协会副会长齐学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教授,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审中心主任许嘉齐教授,中国肿瘤内科大会主席管忠震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孙燕院士分别致辞。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姜文奇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冯继锋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巴一教授担任上午大会报告的主持。
中国肿瘤医师协会副会长齐学进教授
 
中国肿瘤内科大会主席管忠震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孙燕院士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审中心主任许嘉齐教授
 
中国抗癌基金会理事长赵平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王瑛教授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四军医大学院长樊代明发表了题为《HIM走向医学发展新时代》的精彩报告。樊院士在报告中表示,医学经历了从经验医学到科学医学再到整合医学的走势。新时代卫生服务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我们应该转变医学理念。整合医学(HIM)的含义为:整体观(Holistic),即天人合一,注重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的整体过程;整合观(Intergrative),整合哲学、信息学、社会学、科学知识,以交联的形象思维看待疾病的防治;医学观(Medicine),正视科学和医学的关系,医学不等同于科学。樊院士重申,在医学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应该从数据和证据走向事实,从认识和共识重回经验,从技术和艺术回归医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健教授的讲题为《精准医学和个体化药物》,丁院士指出,靶向治疗是个体化治疗的重要部分,面临反应率有限、耐药等治疗困境。他从C-MET激酶抑制剂个体化药物SCC244的研发过程入手,阐述了生物标志物对于预测有效性和监控疗效的重要价值。丁院士在他的研究中发现,MET扩增与MET ex14突变是C-MET激酶抑制剂的敏感标志物,而C-myc的水平可以用来指征疗效,甄别原发性耐药以及监控获得性耐药的发生。搭建激酶疗效监控标志物平台,根据生物标志物指导激酶抑制剂的临床用药,是未来个体化药物研发的重要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教授发表了题为《大数据到智慧医学》的重要报告,杨教授认为, “大数据”是指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医学影像数据正是这样一类超过正常处理范围和大小,迫使用户采用非传统处理方式的数据集。医学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是放射学、影像医学、数字化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结合。它将医学图像资料转化为数字形式,并通过高速计算设备及通讯网络完成对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及传输等功能,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医学影像。它可以从多种影像设备或数字化设备中采集图像、在医院内各科室之间快速传输图像数据、远程传输图像及诊断报告。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进步,老百姓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愈加重视健康状况,庞大的需求和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之间形成了矛盾。通过建立区域影像信息服务平台,患者在任何医院拍摄的影像资料,都可以在其他医院调阅到,通过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市民可以在家门口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这有助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总之,智慧医疗正为我们描绘一幅美妙的图景:人们的身上佩戴着收集身体健康数据的传感器,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超级计算机医生的“大脑”里,计算机医生对每个人的历史健康数据—包括就医记录、电子病历和医学影像—进行挖掘、对比和分析,对异常的身体健康数据发出警告,提醒人们注意,并向急救中心自动发出警报。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教授探讨了基因组时代的个体化医学新模式,即应用基因、蛋白、环境等信息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学模式。个体化医学中,遗传变异是核心,分子检测是必需。基因组学主要有两部分内容:药物基因组学和疾病基因组学。周教授表示,个体基因的遗传差异决定了代谢酶、转运体和受体的变异,继而影响药物的剂量和安全性。临床中普遍的标准剂量可能并不合适,而应根据药物相关基因型的不同调整药物的剂量,而达到标准的血药浓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院士阐述了放射肿瘤学的新进展。于教授从精准治疗、免疫治疗和远隔效应三个方面入手,详述了肿瘤放疗的最新进展和研究。他指出肿瘤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由于基因水平的改变诱发了肿瘤细胞的生成,继而导致了功能学和解剖学的改变。肿瘤的治疗需要个体化精准医学与整合医学,而精准肿瘤学的关键是明确肿瘤的分子机制、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肿瘤的微环境等。另一方面,肿瘤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基因网络疾病,涉及到多个信号通路的激活和改变,单一阻断某一驱动基因可能导致其他旁路基因的激活,造成失效或耐药等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宏观的把控。最后,于教授重申了肺癌治疗的新原则,即个体化,最少化和简单化。个体化即从分子水平上给予个体化精准诊治,其中个体化早查早诊早治是提高疗效关键,通过10年的努力美国肺癌死亡率已经降低20%。再者根据分子水平异质性采用针对性治疗,解决患者没药可用或有药没用的问题。最少化原则是指解决过度治疗和漏诊的问题,即找出需治疗人群中少数不需要治疗者以及找出不需治疗人群中的少数需要治疗者。简单化是指用最简单技术解决复杂问题,即如2014 ASCO提出的治疗原则:The less is more,正如我国孙子兵法谋攻篇提出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小代价获取大胜利。

 

版面编辑:夏天乐  责任编辑:张彩琴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肿瘤内科大会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